台湾研究中心
Center for Taiwan Studies
多元•齐心•执着•创新

王维正教授畅谈美国亚太战略与两岸关系展望

2014年3月11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台湾研究中心举办的第三场“茶话台湾”系列活动中,美国里奇蒙(Richmond)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兼文理学院副院长王维正就美国亚太“战略再平衡”(strategic rebalancing)与两岸关系议题发表演讲,说明美方在阐述再平衡战略时何以没有提到台湾,战略转向(pivot)与“再平衡”的微妙区别,以及美国亚太战略与两岸关系的互相作用。

“茶话台湾”系列活动活动由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台湾研究中心主任林冈主持。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的50多位师生参加了这一论坛。


王教授指出,虽然美国有不少人认为台湾是占据全球制造业网络关键部分的强大经济体,拥有令大陆向往的充满活力的民主政体,其战略位置对中国大陆又具有至关重要的地缘政治意义,但台湾在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中明显缺席。美国总统奥巴马、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和国家安全顾问汤姆·多尼伦在2011年至2013年期间三项有关“再平衡战略”的政策声明中均没有提到台湾。

对此,美国学界主要有三种解释理论。第一是“大势已去”论,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弃台论”。该理论认为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不包括台湾。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逐渐强大,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台湾日益卷入大陆的发展轨迹,对美国的重要性正在减弱,甚至可能成为负资产(liability);如果两岸政治对话导致最终统一,对美国不是一件坏事。第二是“尚未定论”说。这个理论认为,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提出来没有多久,两岸关系的最新发展对美国利益的整体影响,尚在评估之中。第三是“隐性同盟”论。该理论认为,虽然美国表面上没有提到台湾,但是实际中,台湾仍然是美国的重要盟友,是“再平衡战略”的环节之一。

王教授认为,2008年后,美国在两岸关系中的角色似乎不太清晰,也没那么凸显,但美方已经开始关注台湾是否会逐渐甚至自愿被大陆吸纳的问题。与此相关的问题是,美国是否也应该关心两岸对话的结果,而不单单是对话的过程。从台湾的地理位置、经济水平、两岸和解等角度来看,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是不可能不包括台湾的。

王教授指出,“战略转向”带有物理学的意义,隐含着以下四层含义。1.以前美国对亚太地区非常不重视;2.战略转变带有突发性,而非基于政策延续性的审慎思考的结果;3.现在可以转向到亚太地区,未来则可能转向到其他地区;4.政策因时而异,带有不稳定性和不可靠性。虽然战略转向这一术语已被广泛用于描述美国在2011年采取的政策举措,但“再平衡”作为投资分配(portfolio)的概念范畴,隐含调整或加码之意,更准确反映出美国要在全球均衡投放实力的战略意图。

在讨论阶段,与会师生就美国“战略再平衡”的主观意图和外部条件、日本与美国“战略再平衡”的关系、台湾内部不同政党对美国“战略再平衡”的反应、香港“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对两岸关系未来发展的影响、两岸能源合作与美国亚太战略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茶话台湾”是由上海交通大学台湾研究中心主办的系列活动。旨在通过定期邀请国内外台湾研究的专家学者开讲,与青年教师和硕博生就台湾研究的相关问题品茶论道,分享心得,为致力于台湾研究的青年学子提供一个小范围、慢节奏的常态化交流平台。

 

相关链接:

http://hk.crntt.com/doc/1030/7/0/6/103070643.html?coluid=5&kindid=23&docid=103070643&mdate=0313144955    

http://hk.crntt.com/doc/1030/7/0/6/103070643.html?coluid=148&kindid=7550&docid=103070643&mdate=0313144955  

 

 

联系我们: 上海市华山路1954号新建楼1015 上海交通大学台湾研究中心 (200030)
电话: 021-62932781, 传真: 021-62933095, 邮箱: taiwanstudies@sjtu.edu.cn